省人大代表康鎮麟(左一)在企業。
紅網時刻記者 張英 長沙報道
位于長沙開福區金霞經濟開發區的霞凝中心港區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長沙港的主樞紐。如今,全省60%以上的出口集裝箱從這里發運。2020年,長沙新港(霞凝港區)完成貨物吞吐量1115萬噸,同比增長18.43%,成為湖南重要水運口岸的新港碼頭也成了第一個千萬噸級的中部內河港區。
對于湖南省人大代表、長沙金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康鎮麟來說,這樣的數字是他雙重履職成績單里閃耀的一項,尤其在歷經考驗的2020年。
這一年,康鎮麟從大年初一開始,連續40多天堅守崗位,靠前調度,實現園區抗疫宣傳發動零盲區、聯防聯控零漏網、安全生產零事故。疫情未完全褪去,他于危中尋機,在全省率先向深圳、廣東、杭州等地派出招商小分隊,實現10個新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382億元;1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40.18億元。
除了港口,2020年的中歐班列(長沙)也逆勢而上,全年開行數量達528班列,出口集裝箱發運18648個,進口集裝箱4452個,成為全國4個“天班”發運(平均一天一班)的城市之一。全力打造“跨境電商第三城”的金霞跨境產貿園引進多家龍頭企業,入駐中小企業近400家,成功孵化創業典型企業10余家。
作為扎根園區的省人大代表,康鎮麟表示,履職以來自己一直帶著“當好代表為人民”的初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履職盡責,致力為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鼓與呼。擔任省人大代表以來,他先后提交了《關于將長沙臨港區打造成中部開放新高地的建議》《關于把物流業作為我省戰略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的建議》《關于強化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專業化人才支撐》等多篇高質量建議,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落實。
去年9月,康鎮麟參加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小組審議《拓展內陸開放大通道,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關于推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的調查與建議(草案)》,他提出“在頂層設計中,要明確舉全省之力推動中歐班列發展;在具體行動中,要支持中歐班列(長沙)做大做強做優;在全省發展大局中,建議要以中歐班列為核心,設立湖南自貿試驗區金霞創新聯動發展區”等建議。
2021年省人代會召開在即,康鎮麟透露,今年他將圍繞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提出“以中歐班列為核心,設立湖南自貿試驗區金霞創新聯動發展區”等加快推進長沙臨港片區建設的建議。
“加快長沙臨港片區建設,既是貫徹落實湖南“三高四新”戰略的應有之義,也是建設國家陸港型樞紐的重要舉措,推動湖南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康鎮麟說,湖南作為內陸省份,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很快。長沙作為湖南經濟發展的橋頭堡,如何在新的發展階段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新的發展格局,進而搶抓機遇、更上臺階,體現作為省會的擔當和作為?他認為應當要做到臨港臨空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實現“海陸空”全方位開放。
來源:紅網
作者:張英
編輯:張立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